Login
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技术资料 > 专家观点

专家观点

关于混凝土病害的详细分析(八)

2025-10-28 专家观点 加入收藏
关于混凝土病害的详细分析(八)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性材料,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、桥梁、隧道等工程的安全性、耐久性与使用寿命。然而在实际施工中

关于混凝土病害的详细分析(八)

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性材料,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、桥梁、隧道等工程的安全性、耐久性与使用寿命。然而在实际施工中,受原材料性能波动、配合比设计偏差、施工工艺不规范及养护条件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,蜂窝、麻面、裂缝、强度不足等质量通病频发,不仅增加了后期修补成本,更可能埋下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,成为制约工程质量提升的关键痛点。

十七、卫生间防水导墙成型质量差
1、现象
卫生间防水.jpg

卫生间防水倒墙(反坎)表面出现蜂窝、麻面、露筋,或存在缺棱掉角、表面平整度差等问题;部分倒墙与楼板交接处出现裂缝,甚至存在因成型质量差导致的渗漏隐患,影响防水功能。

2、问题分析

➤混凝土振捣不规范:

存在欠振、漏振情况,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足;若采用自拌混凝土,还可能因砂石级配不当、水泥用量控制不准,进一步加剧倒墙成型质量问题。

➤支模前模板表面清理不到位:

残留水泥残渣、灰尘或油污,浇筑后混凝土与模板粘结不紧密,拆模时易出现表面起皮、麻面,影响倒墙外观质量。

➤拆模时机不当:

倒墙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便提前拆模,易导致边角破损,成品保护措施不到位,后续作业时碰撞、踩踏倒墙,造成缺棱掉角或结构损伤。

3、处理方法

➤做好清理修补和养护:

针对仅存在观感缺陷(如表面麻面、轻微平整度偏差)的倒墙,先将缺陷部位表面清理干净,剔除松散混凝土颗粒,再采用同标号水泥砂浆分层修补,修补后做好养护,确保表面平整、密实。

➤整体剔除,凿毛处理:

若倒墙破损严重(如大面积蜂窝、露筋、裂缝,或缺棱掉角影响防水密封性),需将反坎整体剔除;对倒墙与楼板接触的基层进行凿毛处理,清理浮灰、杂物后,按图纸要求重新支模、浇筑混凝土,浇筑后严格养护至规定强度。

4、预防措施

➤优先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防水倒墙:

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稳定、质量达标;浇筑时使用小型振动棒(如30型)逐点振捣,直至混凝土表面无气泡溢出、泛出水泥浆,杜绝欠振、漏振。

➤使用定型化U型卡具加固:

推荐使用定型化U型卡具对倒墙模板进行加固,或直接采用铝模板支设,确保模板拼缝严密、整体稳固,避免浇筑时出现跑模、漏浆;支模前需彻底清理模板表面,必要时涂刷脱模剂,保障拆模后倒墙表面光滑。

➤控制拆模时间:

严格控制拆模时间,需待倒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%以上(或按同条件试块强度判定)方可拆模;拆模后在倒墙周边设置警示标识,严禁碰撞、踩踏,并安排专人巡查,做好成品保护。

十八、门、窗洞口过梁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
1、现象
门窗过梁.jpg

门、窗洞口处的过梁,其两端伸入两侧墙体的长度不足,部分过梁甚至仅搭在墙体边缘,未形成有效支撑。门、窗洞口过梁伸入墙体的长度如果达不到规范标准,就会存在结构安全隐患,需从源头管控与现场整改双维度解决。

2、问题分析

技术交底缺失:
技术人员对过梁长度的规范要求掌握不清晰,未向施工班组明确交底关键参数,造成班组施工无明确依据。
施工规划不足:
未提前对砌筑墙体进行排砖深化设计,施工人员仅依靠个人经验砌筑,无法预判过梁所需的入墙长度,进而导致尺寸偏差。

3、处理方法

拆除重建:
彻底拆除长度不满足要求的过梁,同时移除过梁端部的两块砖及过梁上部的部分砖墙,为重新施工创造合格条件。
深化设计:
基于现场墙体尺寸重新深化排砖方案,精准计算过梁所需入墙长度,确保新浇筑或安装的过梁伸入墙体长度完全符合规范要求。

4、预防措施

图纸会审前置把控:
图纸会审阶段重点核查设计图纸中是否明确门、窗洞口过梁的长度要求,若图纸未标注或表述模糊,需及时提出并明确补充。
明确规范标准:
当门、窗洞口采用混凝土过梁时,严格遵循规范要求,确保过梁入墙长度不宜小于250mm,从技术标准上杜绝长度不足问题。

十九、窗台压顶部位产生裂缝

1、现象

窗台压顶部位裂缝.jpg

窗台压顶区域出现裂缝,裂缝多集中在窗角附近或压顶与墙体交接处,部分裂缝延伸至窗台下墙面,严重时伴随洞口轻微变形,影响墙体整体性与外观。窗台压顶因锚固长度不足、厚度不达标,导致窗角应力集中,引发窗台下墙体开裂或洞口变形,需通过针对性整改与标准化预防解决。

2、问题分析

结构强度不足:

窗台压顶的锚固长度未满足规范标准,或压顶自身厚度不足,未达规范要求,使得压顶无法有效分散窗角区域的应力。当墙体受外力或温度变化影响时,应力集中于窗角,进而引发窗台下墙体开裂,甚至造成洞口变形。

3、处理方法

➤清理基层:

精准剔除裂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的粉刷层,确保裂缝区域完全暴露,为后续处理提供干净、平整的作业面。

注浆加固:

使用硬毛刷彻底清理裂缝处及周围的基层表面,去除浮灰、杂物,随后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注浆处理,填充裂缝内部,增强结构粘结力。

贴网防护:

注浆完成且固化后,在原裂缝位置加贴200mm宽的耐碱纤维网格布(或钢丝网片),形成抗裂防护层,最后按原墙面标准重新进行粉刷施工。

4、预防措施

➤源头控制:

外窗洞口下口必须浇筑混凝土窗台板,从源头避免窗台压顶因结构不足产生裂缝。

➤尺寸规格:
窗台板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,高度不小于100mm,长度需保证每边伸入墙体不少于200mm;若墙体长度不足200mm,则窗台板需通长设置。
➤材料与配筋:
窗台板采用C20混凝土浇筑,内部配置2Φ10主筋与Φ6@250的U型分布筋,确保其结构强度与抗裂性能达标。

二十、马牙槎留置缺陷

1、现象

马牙槎留置缺陷.jpg

马牙槎未按规范要求控制高度尺寸与进退顺序,影响砌体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整体性,需遵循“先退后进”原则,通过规范施工与返工整改保障结构质量。

2、问题分析

➤未按照《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(GB50203-2011)要求留置马牙槎,具体表现为: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超过300mm(或5皮砖高);且未从每层柱脚开始“先退后进”,进退尺寸未相差1/4砖,破坏了砌体与混凝土构件的有效咬接。

3、处理方法

➤彻底拆除+重新砌筑

将留置不符合规范的马牙槎及对应区域的砌体彻底拆除,清理干净基层后,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重新砌筑,保证马牙槎的高度尺寸与进退顺序均达标。

4、预防措施

规范砌筑流程:
砌筑时严格采用“先退后进”的顺序自上而下施工,在马牙槎的进位与退位处挂设垂线,确保进退尺寸一致且垂直,避免出现偏差。
强化现场管控:
在砌筑部位的转角端头立设皮数杆,明确标注每皮砖的高度与马牙槎的进退位置;同时,每一层砌体砌筑时必须挂设水平线,保障马牙槎高度尺寸不超过300mm(或5皮砖高)。


文章评论

加载中~
{"errcode":40164,"errmsg":"invalid ip 47.119.149.244 ipv6 ::ffff:47.119.149.244, not in whitelist rid: 69014efc-62ecae23-2060f88b"}